top of page


牆角寒梅|專業課程 實踐抱負
香港中學文憑試將於七月二十日放榜,是中六畢業生的人生分水嶺,他們須面對出路的抉擇,例如經大學聯招升讀學位或副學位課程,還有自資學士學位、副學位、文憑課程、外地升學或就業等。今天筆者為大家介紹東華學院的課程,讓中六畢業生多一個升學的選項。東華學院是一所自資專上學院,秉承東華三...
2022年7月13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牆角寒梅|原子習慣
筆者今天為大家介紹一本暢銷書——《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分享順利培養習慣的秘訣。作者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是一位曾經受傷的棒球運動員,後來成為研究習慣、決策及如何持續進步的作家,其創造的習慣養成系統,廣受美國職業運動球隊應用。...
2022年7月6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牆角寒梅|機不可失
根據教育局資料,本學年公營及直資中小學教師流失人數達四千多人,較上學年急升七成。中學校長會早前發表的報告指,平均每所學校有七點一名教師離職及三十二名學生退學,情況嚴重,希望教育局就香港教育界長遠結構性問題展開研究及制定對策。移民潮下學生和教師流失率創新高,學校不但面對收生困...
2022年6月29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牆角寒梅|疫中尋序(下)
在教育燃新的「後疫前瞻系列」講座中,筆者分享了疫情下教育界發生的七個轉變,包括前文介紹的「師生適應力」、「學校文化」、「教學資源」、「人本關懷」和「教育目標」,以及本文介紹的最後兩點。 第六,網上學習加劇學生「學習果效」的差異,對來自弱勢家庭的學生造成打擊。他們因家庭環境和...
2022年6月22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牆角寒梅|疫中尋序(中)
承前文,筆者在教育燃新與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共同策劃的「後疫前瞻系列」講座中,分享了疫情下教育界發生的七個轉變,並作出反思。 繼「師生適應力」和「學校文化」後,第三是「教學資源」的變化。過去兩年,不少學校升級了硬件設備,包括添購平板電腦、觸控筆、智能電視和引入無...
2022年6月15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星島日報 - 疫中尋序(上)
歷時兩年多的疫情,為香港教育界帶來巨大的挑戰,在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看到教學模式及策略迅速地轉變,創新科技與傳統教育相輔相成,將疫情帶來的危機,變成教育創變的契機。 教育燃新與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共同策劃「後疫前瞻系列」講座,筆者獲邀擔任嘉賓之一,與其他...
2022年6月2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星島日報 - 如何發展子女潛能
不少父母自子女年幼起為其報讀各種興趣班,訓練他們多才多藝,以增加競爭力。上周六,本校舉辦了家長教育系列第二場講座「如何發展子女潛能」,邀請到香港青年協會資深社工侯孝文先生、本校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陳明慧老師和英文科科主任甄嘉俊老師,分享發展孩子潛能的經驗。...
2022年5月25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星島日報 - 如何為小六生選合適中學
升中是子女成長路上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家長選擇學校時要考慮眾多因素,難免感到困惑憂心。本校開設家長教育系列頻道,上周六舉辦「如何為小六學生選擇合適的中學」家長講座,邀請到兩位資深小學校長分享選校錦囊,分別是聖公會聖安德烈小學譚先明校長和石籬聖若望天主教小學蕭茵校長,他們在教育...
2022年5月18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星島日報 - 把握機會培育人才
伍少梅中學致力為學生創造不同的學習機會,幫助他們發掘潛能和擴闊視野。香港大學HKU Taster於四月推出網上互動課程,讓中學生體驗港大的校園生活,學生有機會向港大不同學院的教授學習,並參與一系列有趣的工作坊。 我校「人才培育計畫」的中二學生余梓鏗和文立德成功獲得HKU...
2022年5月11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星島日報 - 我們的夢想學校
上月,我校與香港教育大學教育政策及領導學系以「你的夢想學校是怎樣?」為主題,進行了一場精采的網上對談。本校九位來自中二至中五的學生,以及教學團隊的代表陳頴妍副校長、梁志欣老師、甄嘉俊老師、黃彥智老師和陳欣兒老師,與教大學生一同討論夢想學校及二十一世紀教育的願景。...
2022年5月4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星島日報 - 人生的考場
香港中學文憑試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過去幾天核心科目英文、數學和中文科依次開考。今年文憑試在第五波疫情陰霾下開考,情況比過去兩屆更為嚴峻,我校作為試場學校,為了保障考生、老師和本校同學的健康,考試的準備和措施比以往更為嚴謹,做足所有衞生防疫措施。...
2022年4月2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星島日報 - 眾志成城迎接復課
日前教育局宣布全港學校於復活節假期後分階段復課,小學於四月十九日起恢復半日面授課堂,中學和幼稚園則從五月三日開始。不少學校忙於安排分級復課、教學工作和防疫措施,而中學亦要為文憑試開考作各種準備。 筆者感謝教學團隊的努力,為學生準備豐富多元的假期活動,讓他們度過了充實又愉快的...
2022年4月20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星島日報 - 幸福工具箱為考生打氣
教育局四月初宣布香港中學文憑試會如期在四月二十二日開考,並公布各項考試細節。本校日前安排中六學生回校領取准考證,以及為他們送上「幸福工具箱」,內有校友贊助和家長送贈的防疫及應試物資,包括口罩、新冠病毒快速測試包、酒精搓手液、文具、收音機、維他命C和減壓骰等,照顧考生在考試期...
2022年4月13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星島日報 - 特別假期中的幸福校園
漫長的特別假期已過了一半,近日疫情有緩和迹象,令人不禁期待學生早日重返校園。為此,讓學生度過一個充實假期,以最佳的身心狀態回到學校學習,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願望。 我校參與了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為期三年的「幸福校園實踐計畫」,以建立學校的正向文化,創造一個幸福校園。...
2022年4月6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星島日報 - 疫下同行
疫情持續,政府維持多項防疫及社交距離措施,長者作為高危群組,各界呼籲他們減少外出以降低感染的風險,而安老院舍亦全面暫停探訪。獨居或居於安老院的長者,須面對疫情帶來的壓力,而缺少社交生活更增加了他們的孤獨感。對於孤立無援的長者,我們應給予他們關愛和支援,互勉同行。...
2022年3月31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星島日報 - 走向未來的創新課程
隨着時代變遷,世界已邁向科技化、跨領域和數碼轉型的趨勢。如果不跟着潮流前進,我們可能會失去競爭力,甚至被淘汰。為了讓我們的下一代不被時代洪流所淹沒,學校的教育應關注社會的特徵及發展趨勢,引入創新的課程、彈性的課程規劃,讓學生掌握未來知識和技能,成為未來不可或缺的人才。...
2022年3月24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星島日報 - 個別關懷 全面教導
踏入春暖花開的三月中旬,本港第五波疫情未見降溫,市民仍須保持警惕,嚴陣抗疫。教育界在過去兩年經歷了不一樣的聖誕及元旦假期、農曆新年假期、復活節假期和暑假,現在又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特別假期」,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都會感到不知所措——家長擔心子女荒廢學業,而學生則為無聊的假期發...
2022年3月1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星島日報 - 三月百課
為配合政府的抗疫工作,教育局宣布提早放假,學校連日忙於制定教學及行政應變計畫,應對突如其來的「特別假期」,讓學生在假期中持續學習,同時維持身心靈健康,度過一個充實的假期。一直以來,教育界提倡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這個議題在踏入「網課時代」後更受關注。我們希望將學習主...
2022年3月10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星島日報 - 與醫護同行
第五波疫情肆虐,確診數字連日創新高。日前有報道指醫管局有百多名醫護和文職人員染疫,數以百計的醫護人員被列為密切接觸者,人手不足致令醫療系統再次崩潰。我們要感謝身處抗疫前綫的醫護人員,面對如此艱辛的局面仍堅守崗位,全心全意為病人提供適切治療及照顧,讓病人可以早日康復出院。...
2022年2月24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星島日報 - 疫情下愛的教育
第五波疫情來襲,教育局上月宣布全港中、小學及幼稚園於農曆新年假期前停止面授課堂,學生再次暫別校園,回復網課學習生活。 雖然疫情早有蔓延的先兆,但對學校而言仍是來勢洶洶,學校不但要加強防疫措施、消毒校園,還要重新規劃校內的考試和上課時間表,各種新安排無疑對學生、家長和老師帶來...
2022年2月16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