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握手。量心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 李建文校長
曾經有人問我:「李校長,你做校長後,離開了『前線老師』位置,是否與學生的距離拉遠了?甚少機會接觸學生?」
我在學校的崗位的確變了。年多前,我由一位『前線老師』變成一位『前線校長』!
緊握每次珍貴的數秒
我每天早上總會在學校大門迎接我的學生,不單每天有接觸學生的機會,甚至比以往所接觸的更廣、更多。我迎接他們的方法很簡單,就是用握手禮跟他們打招呼。
在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擔任校長一年多,握手次數數不勝數。握到的手有大、有小,力度有輕、有重。有時候,握手只是數秒鐘的動作;但有時候,手握過了以後是一段珍貴的對話。
以手量心」 給予有溫度的關愛
一般人將「握手」視為一瞬即逝的應酬,但作為教育工作者,我每天透過「握手」這一個簡單的動作,去即時了解同學的身心狀態。
數之不盡的「握手小檢驗」中,我遇到的同學大概有以下三類:
-
用力且肯定地握:這種學生握手的勁度使我既高興又放心,因為我感受到他的精神狀態極佳;
-
輕輕一握:這種學生大多都一臉倦容,我會了解一下他是否休息不夠?是因為通宵打遊戲嗎?做兼職?或有其他故事讓他很晚才入睡?
-
勉強碰碰手就急不及待把手縮回:遇到這種學生,我會嘗試主動緊握他的手,更需要的是藉著我手的力度和溫度,讓他感受到我的關心。
遇上情緒不穩或有健康問題的同學,我可以第一時間讓同工跟進,為學生提供適時、適切的處理。我更希望透過握手這個「有溫度的接觸」,讓所有學生每天明白到校方對大家的支持與關懷,提高他們在學校這大家庭的歸屬感,自然就可以讓他們愉快地開始每一天的學習。
建立自信 學會關愛
事實上,「握手」也是社交上最基本的禮儀。人們會透過握手釋出善意,且視情況而定,表示相識、相見、友好、祝賀、感謝、鼓勵、支持、慰問等不同意義。作為未來社會棟樑的同學們,我希望他們能學懂且善用這一種表達友善的溝通行為,建立自信,學會關懷與包容身邊的每一個人。我深信這個真誠發自內心的小小動作,會潤澤大家的心靈,令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