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螢幕截圖 2023-05-15 下午2.39.06.png

我們致力為同學「非同凡想」,因為你們每一個都獨一無異、無價及充滿可能。

黃巴士親子天地

過百師生同賞《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

#鼓舞人心】在 #一口田慈善教育基金 贊助下,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昨日過百位師生浩浩蕩蕩入場欣賞了剛上畫的運動電影《#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負責帶隊的譚超羣老師事前跟學生講解電影背景時指,中國乒乓運動歷史原來與伍少梅有點淵源。中國第一位乒乓世界冠軍 #容國團 是一名港產球員,小時居於筲箕灣木屋區,原來曾就讀 #慈幼中學,與伍少梅中學同屬一個辦學團體。4B班的梁智浩同學觀後禁不住大讚:「這是神作!不是民族主義先行的運動電影,而是一部勵志片,這部戲有很多地方驚豔到我,真心推!」

337549782_612331833603486_3091470920544847784_n.jpeg
螢幕截圖 2023-05-15 下午3.08.26.png

本校早前獲香港電台電視32 《凝聚香港》節目邀請,介紹學校STEAM教學發展策略及最新實境學習場地「希耆樂齡科技應用學習中心」。

有關訪問片段於7分30秒開始。

早前本校的兩位貓義工同學接受了香港電台第二台《家有愛寵》節目的訪問,在大氣電波跟市民分享在學校照顧兩隻領養回來的貓貓的故事。

當天的訪問由節目主持人阿LU親自在學校名為「心動」的貓舍進行,貓貓Sasa及Boss陪伴在側,場面溫馨。同學們分享了擔任貓義工的難忘事及在照顧動物過程當中對生命及個人成長的反思,亦帶出了愛護動物的信息。

 

節目重溫(08:00 - 23:56)

螢幕截圖 2023-05-15 下午3.11.38.png
eQdce33DTbw94HBFLJneJUUVhqmJkw3vKWd98ylnffM.jpeg

《HK01》

伍少梅中學疫後復辦大型惜別禮

中學文憑試(HKDSE)尚有個多月就開考,葵涌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昨日(3月2日)舉辦惜別禮,送別中六學生,並向他們送上「幸福工具箱」為他們打氣。今屆考生既是疫情以來首批可以「除罩」考試的學生,而他們過去3年的高中生涯亦一直在疫情中度過。

Topick
伍少梅增樂齡科技應用學習中心
鼓勵學生設計產品改善長者生活

「希耆」樂齡科技應用學習中心引入實境式學習體驗,設有「長者生活模擬體驗區」,模擬一個設備齊全的家居環境,包括客廳、飯廳、廚房與洗手間,並獲萬眾智能生活有限公司贊助提供「IoT」智能裝置,提供實境讓學生及長者進行交流,以了解長者的日常需要,繼一起設計產品方案,解決他們日常中會遇到的問題。學習中心亦會開放予社區舉行體驗日及工作坊。

2_1024.jpeg

明報
帶領學生進行社會服務
把校園學習延伸至社區實踐

「服務他人,貢獻社會」,對不少學生而言可能只是一句口號,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校長李建文卻鼓勵學生在參與各類課內及課外活動時,皆以「服務他人,貢獻社會」作為出發點,最近更讓同學走進社區,上了一節社會課。

螢幕截圖 2021-11-26 上午2.09.04.png
左起:陳葒校長、明哥、B哥及李建文校長2.webp

黃巴士

伍少梅中學品格教育更上一層樓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在所有學科及課外活動中,均加入「服務他人,貢獻社會」的元素,矢志培育學生成為積極主動、具同理心及富責任感的新一代。伍少梅中學李建文校長為了將校園學習延伸至更大型、更深入的社區服務,特意邀請了香港三位大家都熟悉的慈善家,包括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創辦人陳葒校長、北河同行創辦人深水埗明哥、以及長期照顧沙田區內長者的盛記麵家B哥,擔任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的「星級導師」,領導校內學生進行社會服務工作。

晴報
中學生走進社區 服務長者
培養好品格愛

「服務他人,貢獻社會」,對不少學生而言可能只是一句口號,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校長李建文卻鼓勵學生在參與各類課內及課外活動時,皆以「服務他人,貢獻社會」作為出發點,最近更讓同學走進社區,上了一節社會課。

02EJ001__20211112_L.jpg

黃巴士
「 司徒華獎」新晉教師獎得主
黃彥智
做學生的「樹窿」

眼前這位第十屆「司徒華獎」新晉教師獎得主,是來自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的黃彥智老師。第四年任教的黃Sir,走在男子中學「神高神大」的學生群中,儼然一位大哥哥的模樣,卻是這群正值青春期躁動、需要關心、指導、陪伴及瞭解的男生的「定海神針」。

螢幕截圖 2021-10-15 上午12.42.33.png
螢幕截圖 2021-11-25 下午5.47.47.png

《eZone》
中學設未來教室
​助小學生及早認識AI

暑假開始,已有多間小學安排學生來到本校的iLab,參加我們舉辦的「未來教室」課程,學習基本人工智能知識。

作為一所社區校園,我們積極分享資源,與社會各界人士一起努力,共建一個更美好的社區。

《大記元》
新晉教師巧建生態實驗室
跨學科學習擴闊思維

一個展示新車的智能貨櫃在完成任務後何去何從?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生物科主任、新晉教師黃瑋俊善於循環再用,落手落腳花了幾個月的心血,將其變身成一個多功能的生態實驗室Eco-Lab。半透明的展示櫃有透光的功能,為生物提供自然光生長環境。教學相長,他樂於與不同學科教師合作,充分利用Eco-Lab的特點,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探索自然的奧妙。

螢幕截圖 2021-11-26 上午2.01.31.png
prinpical_thumb_20210702_ch_1024.jpeg

《Topick》
馬拉松故事啟發分階段設目標 
伍少梅中學校長︰培養鬥心與意志

大家好!今天很想跟大家分享一個達成目標的故事,這是一個真人真事!在1984年,有一個日本的馬拉松長跑選手,他在東京馬拉松第一次參加馬拉松比賽,就拿了那次的冠軍,全場都很驚奇。一個無名小子,第一次參加馬拉松,為什麼能拿冠軍這麼厲害呢?

《明報新聞網》
老師邀「食碗粉」 救回危坐生
獲頒司徒華獎:學生等待被愛

3年前某一上學日,中學教師吳嘉恩如常在校工作,手機突然冒出信息,打開一看赫現看見自己一名學生傳來其在大廈危坐的相片。吳立刻拋下工作,趕往學生所在大廈,經過游說終帶學生返回安全地方。今日該學生雖已畢業,但不忘師恩,兩人不時相約敘舊。吳老師的學生較多來自劏房戶、新移民等基層家庭,除了教授知識,吳老師認為照顧學生成長需要同樣重要,「沒有頑劣的學生,只有等待被愛的學生」。

a01c0af1c2ae0765210f3e5229c2e418.jpeg
a01c36a7c3c63c7b147fc2b6f44ca472.jpeg

《明報》

貨櫃「EcoLab」推環境教育 新晉老師獲嘉許

不斷創新求變改善硬件設施,同時攪盡腦汁豐富同學的學習經歴 - 這便是伍少梅中學的老師。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學生設計智能分藥器 實踐樂齡科技

我們不單致力培育同學掌握未來知識和技能,更全力支持同學應用所學,為改善長者生活質素進行創意發明。

鼓勵同學要每天進步,做個更好的人,並且要為世界帶來正面改變,一直是伍少梅中學的教育宗旨。

這兩位中二級同學,透過發明這個智能分藥器,早於上年於泰國一項國際青少年發明比賽中獲獎。這次經改良後再接再厲,再獲一項本地比賽的最受歡迎發明獎項。

得獎其次,最重要是透過學以致用,培養對長者的同理心,並以行動關懷和改善長者的生活。

螢幕截圖 2021-05-17 上午7.56.47.png
螢幕截圖 2021-05-02 下午1.27.05.png

DSE2021

中文科卷三多典故 

難度與往年相若

我校中文科副科主任李嘉儀老師獲多間媒體訪問,評講本年度中學文憑考試,中國語文科試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

李老師專業分析本年度試卷難度與往年相若,亦細心提醒學生們於此卷應該注意的難點和得分位。

蘋果新聞

伍少梅中學設「iLAB」智能課室

學人工智能編程

近年中小學力推STEM教育,不少學校均加強相關設備及師資培訓,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亦是其中之一。該校近日更啟用名為「iLAB」的智能課室,讓學生學習人工智能及編程等知識。校長李建文稱,校方獲和富慈善基金贊助200萬建設iLAB及設計課程,希望學生能在中學生涯中掌握21世紀的知識、技能及價值觀。

螢幕截圖 2021-04-26 下午1.33.43.png
iLAB-12-scaled.jpeg

信報

天主教慈幼會iLAB揭幕 重視實境學習經歷

人才是推動創科發展的關鍵,相關的教育資源配套不可缺少。位於葵興的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獲和富慈善基金資助200萬元,開設了一所全新的創意實驗室iLAB,將為全校學生提供數據科學、人工智能、編程、物聯網等創新科技訓練,同時亦會開放予區內小學生及長者使用,冀培育學生的技能之餘,亦能擁有良好品德,回饋社區。

黃巴士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iLAB揭幕!

創新科技融入常規課程打造未來學校

提倡連繫社區以科技貢獻社會

創新科技是二十一世紀發展的趨勢,作為孕育人才的地方,學校亦需要與時並進,為學生裝備科技知識和技能,助他們在未來社會立足。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深深明白這一點,特別為學生全新打造了一所創新實驗室iLAB,並將配合各種設備和課堂,把創新科技融入常規課程,實踐「未來學校」的理念,同時亦會把iLAB開放給小學生及長者使用,並鼓勵學生以科技服務他人,貢獻社會。

iLAB-8-scaled.jpeg
螢幕截圖 2021-04-26 下午1.43.16.png

《無綫新聞》

文憑試明日開考

伍少梅將分流考生及安排特別室

為了年青人的福祉,我們竭力做到最好。

無線新聞報導本校如何為本屆DSE考生預備一個安全無菌試場。

嗚謝:

#iCleanic

Topick - 校長專欄

年輕人砍樹故事鼓勵學生不斷裝備自己 李校長:持續學習便會成功

人去旅行的故事告訴我們,清晰的目標並不足夠,我們還要向前行 用行動實踐。第二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有了決心且付諸行動,原來更重要的是 我們要有一個好的心態,就是我們需要知道要不斷的裝備自己,有目標、有決心、有行動及有方法。持之以恆,定有機會成功。望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本著一個不斷學習的心態,朝著自己的夢想進發。

螢幕截圖 2021-04-02 下午2.13.36.png

Topick

伍少梅DSE考生獲贈「幸福箱」

別具意義應試物品表支持

香港中學文憑試4月開考,隨着「Last Day」到來,DSE考生們開始在家自修,全力備試。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的中六同學上周迎來最後上課日,校方特意為中六生送上「幸福工具箱」,內含口罩套、文具、收音機等應試物品,亦有維他命丸、眼藥水、電話卡、減壓骰及靈修卡,照顧學生備試期間的身心靈健康。

螢幕截圖 2021-03-10 下午3.36.52.png

Topick

中一來港拒絕留級喜歡挑戰

投入STEM科研韓國奪科學獎

高中轉選文科

訪問的這天,偉俊在實驗室聽着老師講話,一邊望着自己的科學發明作品「環保智能花盆」及其獎牌,悠然微笑,老成的臉孔上,露出與年紀匹配的天真憨厚,對未來充滿憧憬。他終於實踐了不留級一樣可以追得上的自我承諾。這個男孩其志可嘉。

螢幕截圖 2021-03-23 上午8.50.33.png

Topick

流連球場波樓執仔4年醒覺教育重要 社工轉職中學校長不放棄任何學生

本校李建文校長曾經為社工並擁有輔導碩士學位,在三年前起服務本校。在李校長的帶領和每位教職員的努力下,現時整個校園不論在環境設施、學習經歷、校風和教學效能上都可說是脫胎換骨。

今天的伍少梅中學充滿動力和創意,能為每位同學帶來新的學習體驗,培養同學正確價值觀和良好品格,並為未來持續升學做好準備。

螢幕截圖 2021-03-23 上午8.37.10.png
螢幕截圖 2021-01-07 下午11.12.15.png

Parents Daily

PD樂見校長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李建文校長的卡片上印有一句說話,"Education is a Matter of the Heart"。李建文校長為學生製造了不同的表演機會及平台,令他們不會因為家境而埋沒潛能。今日升學顧問梁永樂帶大家到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聆聽李建文校長對教育年輕一代的想法。

黃巴士親子天地

梅記發電站

學生組隊踏發電單車

騎98公里為正生書院籌款

學校體育課除了是幫子女放電的途徑,也是滲入品德情意教育的好機會。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所推出的「健身電生——梅記發電站」,透過鼓勵學生踏發電單車,為有需要人士及機構籌款,並讓同學們學會節約能源,共創綠色未來。在過去的兩個月中,該校學生合力騎了近一百公里的距離,為正生書院籌款。

伍少梅中學的體育教育除了旨在提升同學的運動技巧與知識,亦同樣着重品德情意教育。而「健身電生——梅記發電站」則透過發電單車活動,讓學生在鍛鍊身體的同時,學習到各種美德。每次活動中,學校會為同學記錄發電量,並由師生一起商討及選出合適的受惠對象,再由校方尋找有心人進行捐助,例如資助區內弱勢社群繳交電費。

WhatsApp-Image-2021-01-07-at-12.47.52.jp
螢幕截圖 2021-01-06 下午3.09.13.png

家長教導子女自然是出於好意,但很多時候孩子卻聽不進耳,甚至有負面反應。同一個意思,只要表達得宜,在管教及親子溝通方面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李建文校長獲《黃巴士親子天地》邀請,一連數集與家長分享教導子女的心得。第一集的主題是「家長一定說過並有反效果的說話」,家長萬勿錯過。

黃巴士親子天地

「智能分藥器」
榮獲我最喜愛STEM作品

改善長者生活質素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憑「智能分藥器」發明,榮獲SMART Community Hackathon 2020的「我最喜愛STEM作品」。匯豐香港社區夥伴計劃下的SMART Community Hackathon 2020比賽,鼓勵本地學生運用創意與知識,發明照顧不同人士需要的作品。

IMG_4081.jpg
fain0909017_1024_1024.jpg

只要我們做教育工作的有一個敏感度,時刻記掛著我們不只是幫助孩子將不足的地方改善,而同時間我們也要多花一些心思和精神,發掘一些機會讓學生的優勢得到彰顯,我相信孩子的強項會化成對自己的信心和肯定,讓他們能有機會繼續向前。

Topick

用行動實踐目標

學校不只是一個教學的地方,更是一個去為年青人創造機會,鼓勵他們去追尋和實現夢想的地方。

fain20200909018_1024_1024.jpg
%E8%9E%A2%E5%B9%95%E6%88%AA%E5%9C%96%202

最新一輯「進念教育家」邀請了本校李建文校長和大家分享他的教育心得。

李建文校長透過分享他在印度加爾各答和國內做義工的經歷,勸勉年青人要珍惜學習機會,並要時刻感恩。

螢幕截圖 2020-12-09 上午2.24.31.png
螢幕截圖 2021-01-06 下午10.42.22.png

《NOW新聞》

【全面復課】學生冀追回進度 學校調整教學安排防日後再停課

全港中、小學及幼稚園今日全面恢復回校上課,有中學生指網上授課易分心,擔心趕不上進度;學校教學安排則因疫情微調,會先處理必須校內完成的部分。

 

疫情未過,教學課程都要調整,日後若再停課,亦可有兩手準備。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吳老師:「教授高中的老師回校後一定先處理校本評核,可能有些卷可以回家做,或不用教師貼身指導的內容,可能安排回家才做,舉例科學有關科目,會先安排做實驗部分。」

在半日制授課下,學校在YouTube上載教學影片,方便學生重溫,亦都在工作紙上印有QR code,讓學生閱讀額外的文章。

無綫新聞

中小學及幼稚園全面恢復面授課堂

中小學及幼稚園全面恢復面授課堂,回校上課半天。 葵涌這間中學的學生,回校前先「挑戰」這條斜路。

 

中二學生李同學表示:「我覺得回校上課好點,因為網上上課有時可能網絡差點,就忽略了很多(課堂)細節,而且重要的知識也學不到。」

 

中二學生李同學指:「很開心,能看見以前的同學,看見以前的同學可一起玩,很久沒有見過。」

 

校長、老師向每位學生「撞手臂」打招呼。學生進入校園時先量體溫,用精搓手液清潔雙手。入到課室,老師再次提醒學生注意防疫。 老師說:「小息時,如果你真的需要進食,請你妥善放好你的口罩。」

螢幕截圖 2021-01-06 下午10.36.46.png
QxYil5sJrP7R79xhHDZUMMaV6r-LyZ3UHsY62x7G

《HK01》

復課|伍少梅中一生由網友變同學表現興奮 校長:面授是無與倫比

今日(9月23日)全港學校分階段復課,就中學而言,率先返校的是中一、中及及中六級;清晨7時許,助理校長陳智偉已站在校門旁邊迎接陸續回校的學生,並與他們以「撞手臂」代替握手,目光難掩興奮。他稱,「要真正掌握學生情況,譬如健康、情緒,見面係最好」,希望在開學日讓學生感受到回家般的溫暖。

校長李建文表示,與學生面對面溝通是無與倫比,「熱切期待咗好耐」。他指,除了課堂內容,軟技巧及價值觀等均是面授較理想,又稱「老師都好掛住學生。」

《南華早報》

Coronavirus: Hong Kong pupils return to school en masse for first time in months as face-to-face classes resume

More than 300,000 Hong Ko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upils finally met their peers and teachers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the new academic year began, as the opening phase of face-to-face class resumptions kicked off amid a sustained decline in coronavirus infections.

Children in Primary One, Five and Six; Form One, Five and Six; and kindergarten K3 returned to campuses for half-day classes on Wednesday morning with infection control and social-distancing measures in place.

In Salesians of Don Bosco Ng Siu Mui Secondary School in Kwai Chung, about 100 pupils arrived on campus before classes began at 7.55am.

Some 50 Form One children in their first year had previously joined an orientation programme earlier this week to familiarise themselves with the school environment.

Assistant principal Ricky Chan Chi-wai said pupils would be taking seven lessons, each about 35 minutes and lasting until 12.50pm.

Frank Lee, a Form Six student, who expects to be sitting the university entrance Diploma of Secondary Education exams next year, said he was “excited and nervous” to be back on campus after months of online classes.

3105e9428d6252c9380fdc43e3a8b706 (1).jpg
未命名-1.jpg

《蘋果新聞》

今起分階段開學復課

家長學生興奮:終於唔使困獸鬥!

葵青區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學生今早7時起陸續回校,老師於校門等候,提醒學生先消毒雙手。校長李建文更親切地與每位學生「撞手臂」打招呼。校方又按傳統邀請校監神父為新生打氣,並為中一新生派發維他命丸及聖牌,校方特意為中一新生拍攝即影即有相為學生留念。

李建文指,周一及周二已為新生舉辦迎新日,先認識彼此及適應新環境,亦計劃於10月中旬舉辦家長晚會,「最好都係面對面」。該校小食部如常營業,李建文解釋,校方需要顧及學生需要,部份學生或未能趕及食早餐,「學生喺公眾地方食嘢都難避免」,強調校方已做足防疫措施,包括量體溫、準備搓手液等。

《on.cc東網》

伍少梅中學復課派維他命C強身,中一同班「網友」終見面

因應疫情今學年「開學不上學」近一個月,全港中小學一、五、六年級及幼稚園高班今日(23日)起恢復面授課堂。莘莘學子終於正式回歸校園,東網記者今早在位於葵涌區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視察,校監蘇神父向學生送上迎新禮物,包含一盒維他命C及天主教聖牌,又祝福學生身體健康和學業進步。

 

在小息期間,中一新生何同學及周同學表現熟稔,原來2人在網上迎新日率先成為「網友」,平時亦有「私聊」,周同學指很期待今日到臨,坦言進行網課「好攰」,較喜歡以面對面形式上課。

註解 2020-09-07 164803.png

《NOW新聞》

周二開學停面授課堂 中學調節時間表增網課互動

全港學校周二開學,教育局暫時不容許面授課堂,有學校設置裝備並調節時間表,讓教師實時授課,亦有學校為學生張羅電子儀器。校方指,汲取上學年經驗再調整,相信日後再需要停課都可以應付。

今年開學課室內不會有學生 ,餘下大光燈同鏡頭。師生要上課但不能見面,老師在暑假最後衝刺,預演網上授課。

利用教材加入互動,例如小測環節,誰人答對、哪一題答錯,老師一目了然。他們指,藉着增加即時互動,可彌補網課不足。

《晴報》

網上開學 學生獲派眼藥水紓眼乾

昨日是9月1日開學日,惟受疫情影響,學校需改為網上授課。有家長反映,學校要求學生即使在家上課亦要穿着全套校服,並需站立唱校歌。有校長透露,為迎接網上學習的「新常態」,特意為全校學生安排每人一支眼藥水,以紓緩眼乾問題。教育局局長楊潤雄稱,疫情總會消退,相信學生很快可「強勢回歸」校園。​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校長李建文稱,昨日開學特別為學生準備「禮品包」,包括教材及一支眼藥水,及由班主任所寫的心意卡等,冀鼓勵學生,並可紓緩網上學習致眼乾情況。另外,校方已申請關愛基金,購買約100部平板電腦,未來會配合電子學習元素贈予有需要學生;又說距離復課僅約3周,料學習進度不會受影響,但應屆中六生或需補課以應付文憑試。

002_02_a_20200902_L.jpg

《明周文化》

數算著綿羊的李建文校長

不會放棄學生

在一個非常注重考試成績的社會裏,在學習上處於落後形勢的孩子很容易失去自信,感到無助,從而窒礙他們的學習,形成惡性循環。如果未能幫助這些孩子逆轉過來,他們的成長歷程會是痛苦的。由於這羣孩子大多欠缺家人的有力支援,學校和教師便是他們的希望,很多教師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地幫助這些孩子,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就是眾多例子之一。他們每天都面對很多挫敗,但老師卻如在海邊撿拾海星,把牠們拋回海裏的人一樣,努力做自己可以做的事,不會放棄後生仔。

t-11-20200730043732-1024x683.jpg
2_1024.jpeg

《Topick》

中學開學播預錄片避網絡大塞車 教局指引網課每節25分鐘多校未能跟從

莘莘學子今日開學,不少學校網上直播開學禮,有中學將於開學周內轉播預錄了的開學禮影片,以免因為上千間學校同步網上開學造成網絡「大塞車」,又會於明日起陸續向學生派發有心人轉贈的眼藥水等物資,為學生打氣。葵涌的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校長李建文表示,開學首兩日會先以網上視像形式進行班主任課,周四(3日)才舉行網上開學禮,但會改為播放預錄影片,以減低網絡負荷。李建文指,其學校不少學生出身基層家庭,部分有特殊學習需要(SEN),已特別預備禮物包,安排學生於明日起分3日、分批回校領取,其間班主任會單對單短暫關心學生的網上學習需要。

7ac1cc08cad944876f599c6663a93088.jpg

《明報》

疫下難聚首

網上傳加油

中學文憑試(DSE)今日放榜,考生將展開人生新一章,心情難免緊張。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校長及教師昨以網上直播(圖),隔空為中六學生打氣。該校原定上周六(18日)在學校舉行畢業禮、謝師宴及放榜打氣大會,但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告取消。校長李建文(後排左二)說,今屆DSE考生面對不少挑戰,包括上課時數少、DSE押後開考及歷史科試題事件,而學生臨近放榜,或會百感交集,故與教師做直播,冀陪伴學生度過放榜重要時刻

《蘋果日報》

【DSE放榜】疫情下改網上放榜 教職員嘆失溫情:冇得陪住同學經歷嗰個沉重

武漢肺炎疫情未見緩和迹象,一年一度中學文憑試放榜被迫遷至網上進行。教職員以往能即時見證考生接收成績後心情,今年也只能透過視像或電話了解。有中學助理校長指,以往能夠在同學身旁給予支撐,但今年疫情之下,無法令同學即時感受到「人與人之間嘅溫暖」,認為對學生影響甚大。

註解 2020-07-22 134612.png

《黃巴士》

因材施教 結伴同行 舊生:感恩母校發掘天賦實踐夢想

「因材施教」是人人都懂的道理,然而在香港這個重視學術成績的都市,分數仍然擔綱最主要的定義作用。問題是,不是人人也有讀書的天份,怎樣做也做得不好的事很難叫人持續地感到興趣吧?開啟未來的鎖匙,是不是一定要往書中尋?步入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觸目所及是一間陶藝室,奉客的咖啡杯由學生在陶藝室親手製成。

《星島教育》

伍少梅中學智能機械人

防疫、教STEM 無難度

為對抗新冠肺炎疫情,全港學校都做了不少防疫措施,部分更在復課後繼續使用,其中位於葵青區的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在文憑試期間被借用為試場,為避免考生受感染,校方特別安排了三個智能機械人「當值」,為考生提供防疫措施和打氣;而上月復課後,機械人仍會留守學校,作為STEM學習的「老師」,提升同學的學習興趣。

img_20200609112857.jpg
Oz50MtYOIpC7pK6gnR6iZf3PSDsfP_sa0kBoYNJA

《香港01》

復課近兩星期 

三生感開心:

學校等於第二個屋企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相對緩和,中三至中五生於上月27日率先復課,至於小四至中二則在今日(6月8日)復課。位於葵涌的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亦做足準備,增設多項防疫措施,迎接同學重返校園。

有復課兩周的中三生表示,對於重新上學感到開心,又直言雖停課時間長達四個月,但很快便適應復課生活,「學校就等於第二個屋企」,然而又坦言:「放假就想返學,返學就想放假」;亦有首日復課的中一生指,感到少許緊張,慨嘆很久沒上課,擔心忘記學過的知識。

《ezone》

藉機械人

為DSE考生打氣

經延期後, 今屆DSE公開步一4上周終於開考, 一眾考生終可專注面對考試。但新冠肺炎仍然肆虐, 今屆考生除原來的應試壓力外, 還要面對日常防疫所構成的壓力, 心情相對沉重。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便派出3部智能機械人, 為考生們提供搓手液、派發糖果、說幾句鼓勵說話, 以及播放音樂, 務求為考生打打氣加加油, 舒緩緊張情緒, 也協助考生取得最佳表現。

《星島教育》

陳智偉助理校長給考生的最後錦囊

繼早前商業電台邀請本校老師講解應考通識科須知外,星島日報教育版亦邀請本校任教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科老師為全港學生提供考試貼士。

祝各位考生考試順利!

《明報》

教得樂

疫情無情

教師有情

​逆境學生見真情

《明報》

機械人駐試場幫DSE生打氣

中學文憑試(DSE)星期五開考,考生正式入試場前,通常都係拎住雞精筆記,把握最後時間再記吓背吓,現場瀰漫緊張氣氛。試場學校之一嘅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就搵咗3個智能機械人做小幫手,喺試場外「巡視」,提醒考生夠鐘入試場;佢哋又會向考生提供酒精搓手液,同埋講吓鼓勵說話,散發正能量信息,幫考生打氣。

該校助理校長陳智偉(Ricky)話,喺部分老人院同酒店都會見到呢類智能機械人,負責巡房同送餐,今次學校添置一個,連同兩個借用嘅,3個機械人會喺試場外「駐場」。

《晴報》

中學設試場限定機械人

助抗疫兼打氣

文憑試(DSE)後日終於開考,今年考生又要擔心考試,又要注意防疫。試場亦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要作出多項防疫措施,例如要求量體溫等。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就引入3部智能機械人巡視試場,機械人除識得為人消毒、探熱,還會播放鼓勵金句,為考生打打氣!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助理校長陳智偉介紹,學校早前購入1部智能機械人,另外借用2部,考試當日分別會放在有蓋操場和學校4樓的等候室。他們功能各有不同,分別可以提供酒精搓手液、熱能監測探熱器及空氣消毒劑。

《南華早報》

Robots check body temperatures as Hong Kong’s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s go ahead amid pandemic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has forced Hong Kong officials to postpone the city’s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s which were originally expected to start on March 27, 2020. When the Diploma of Secondary Education (DSE) exams finally got under way on April 24, candidates all needed to get temperature checks, wear face masks and sit 1.8 metres (6ft) apart to try and minimise the risk of spreading Covid-19.

 

At Salesians of Don Bosco Ng Siu Mui Secondary School, three robots were in place to perform temperature screenings, as well as provide hand sanitiser, disinfect the exam hall and display encouraging messages to the exam candidates.

《星島教育》

全港首所引入智能機械人

噴搓手液 量體溫

為考生打氣

中學文憑試周五開考,雖然現時疫情開始緩和,除了各試場積極做好防疫措施外,有學校更加強防疫裝備,其中位於葵青區的試場──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是全港首間用智能機械人做教育活動的學校,他們最近購入了一個智能機械人,再加上兩個借用的機械人,在文憑試期間,協助照顧考生和進行防疫工作

校長李建文表示,在疫情期間,人與人之間需保持一定社交距離,但智能機械人就可直接向考生提供酒精搓手液、量度體溫、為試場消毒、發佈訊息和鼓勵說話等,希望藉機械人,為考生打打氣,舒減緊張心情。「當考生見到機械人時,可能會覺得幾得意,舒緩到繃緊的情緒。」

《教協報》

校園連繫社區

​疫情下更顯重要

「我們面對新問題(疫情),為何要照搬舊的方法去解決呢?我們未面對過的新問題,應該用新思維新的辦法去解決。」身穿粉紅衫的李建文校長,拿著學生製作的咖啡杯,份外醒神,傳統之餘,帶點破格的味道。

疫情之下,學校同事忙個不停。李校長笑說:「請他們吃茶餐慰勞。」他說話都信心滿滿,充滿能量,鼓勵同行不斷「試新野」解決問題。

《TOPick親子專訪》

自閉資優兒飽受校園欺凌 

媽媽為兒子讀得開心棄名校選Band3中學

中一自行分配學位於本月7日公布結果,不少家長一早戰戰兢兢地等待心儀中學取錄的好消息。Milk的兒子是一位高能力自閉症患者,被教育局評為全港性Band 1學生,現於青衣一間屋邨小學就讀,來年升讀中一。由於兒子在小學時多次被同學欺凌,令Milk在自行分配學位中嚴選學校,兒子雖有機會入讀葵青區首屈一指的名校,但她希望兒子在共融的環境下成長,最終放棄名校面試,選擇入讀排名稍遜的中學。

《黃巴士Light》

親子月報

孩子由問「為甚麼」到「為甚麼不」

到訪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接到李建文校長的名片,不禁會心微笑——名片的設計是出自學生手筆的畫作,而同校老師的名片也會展示不同學生的作品。李校長說:「我們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值得表揚的地方,每個人的才華都不同,奈何香港的教育制度只關注一種標準——學業成績。這是我們選擇的其中一個方向,去向別人證明我們相信學生的能力。除了展現才華,提升學生的自信更加重要。

星島日報

伍少梅中學反璞歸真 

模擬卷郵寄中六生備試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當局鼓勵中小學以網上教學來達至「停課不停學」,有中學校長反映校內學生大多來自基層,家中並無電子設備或無足夠流動數據支援影片,故網上教材以投影片、文本為主;又「反璞歸真」把模擬卷等連同回郵信封,快遞至中六學生家中,學生完成後須郵寄回校,師生在通訊軟件的課業交流盡可能以文字為主。該校長又指,停課期間亦應推行德育及生命教育,故邀請學生製作「共同抗疫」貼圖包,互相鼓勵。

星島日報

中學收集四千口罩

周末派弱勢社群

發起活動的中學校長指,校內口罩存貨絕不算多,停課期間亦無人使用,倒不如捐贈予現時有逼切需要的人士使用,體現近日廣為流傳的「互相爭,就不足;互相分,就有餘」精神,「活動是一個很好的公民教育,以行動教育學生在困難時刻,應該彼此關心、守望相助。」

大紀元時報

中學師生並肩

「疫」境同行

教學不忘社區關愛

剛剛過去的4月4日兒童節,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為190個基層家庭送上了一份特別的兒童節禮物,包括價值2,000元的超市購物券作為生活必需品津貼、多語防疫資訊卡,學童還可以為自己從「禮物山」中挑選一件玩具或文具。負責籌劃活動的助理校長陳智偉認為,在面對當前的逆境時,紮根社區的學校可以進一步關愛身邊的人,除了知識傳授以外,向學生帶出「自強不息」、「回饋社會」的積極理念更為重要。

星期日檔案

我要學中文

香港有超過五十萬少數族裔,佔人口大概百分之八。對他們來說,縱使在港扎根多年,語言仍然是他們融入主流社會的障礙。當中,就算他們聽說能力與中文作為第一語言的人無異,也會因讀寫能力遜於本地學生而影響升學及就業機會。有非政府組織的表示,香港一直未有一套為中文第二語言而設的課程,令教師在教學程度參差的學生之餘,更要肩負設計課程的重任。究竟現在的教師怎樣應對?過來人又有甚麼看法呢?

網教五大挑戰

貧富差最難解

文匯報

這次疫情對窮困、社經地位較低的家庭而言是一大考驗,網上或直播教學盛行也可能讓相關學生更陷劣勢。學生大多來自基層的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便因應學生的狀況,上月停課之初將實體練習題及模擬卷快遞到應屆中六考生家中,確保所有人均能好好備試。校長李建文指,要落實電子教學,除了手機、電腦等硬件,上網服務亦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否則學生只是得物無所用。

疫情下

以學生為本延續學習

公教報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自一月底教育局宣布全港停課後,校長李建文為學生能持續學習,並關懷他們的情緖及心靈,而制訂了連串措施,包括剛於三月初向準備中學文憑試的考生送上「錦囊」,他說:「『錦囊』寓意帶出希望,即使面對困難,總會有辦法,鼓勵學生比心機。」

報章報導

學校向中六同學

派抗疫錦囊

今天我們邀請中六同學回來,不單是為了派發一紙准考證。師生很久沒有見面了,一直只能透過電話聯絡,您們都好嗎?彼此問候關懷,互相祝福

老師明白對你們來說,今年這個中學生涯的最後一段日子,實在不好過。我們會一直在您們身旁,繼續為您們加油和打氣。

「信學生」

不止口頭支持

請中一學生設計名片

【明報專訊】李建文在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任校長,今年是第二個學年,全校不足300人的「細校」一直面對收生挑戰。

「學校有三成華仔(非華語學生),有新移民學生,成績不優秀,上網搜尋,很易就知以前有一些關於學校負面傳言」。他認為,香港一定要有不同類型學校取錄各類學生,包括弱勢。堅信每名學生都是獨特,於是他尋找學業以外肯定學生的方法。李校長雙手遞上的名片,上面印有中一學生的畫作。

理大執仔李校長

難忘學生一句對不起

【明報專訊】陽光和煦的早晨,光線四處滲入校,映照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牆上掛着的「Change the world」橫額。

於理大圍困事件「執仔」的中學校長李建文,曾做外展社工,當年眼見被逐出校門的學生,心底裏還是渴望讀書,遂轉投教育界「執仔」。做了年輕人工作25年,李校長稱沉澱過後,覺得仍要重新學習了解他們,「學生不會天真得覺得,所有人都要溺愛、包庇他們,但即使行為不恰當,亦想別人明白他們動機」。

李校長親歷與其他校長不畏艱難險阻救仔,重聚後學生首句說「對不起」,希望今後學生與學校確立信任。

嚐一口。咖啡教育

「讚好校園」專訪

「學校這間咖啡店,逢周五會有外聘專業咖啡師教授同學泡製咖啡,再輔以老師們從旁教導,運作是近似經營真實店舖的環境,我想給學生『希望』,讓他們發揮不同的才華。」

悠然呷一口親自調製的咖啡,李建文校長(Man Sir)向我侃侃道來他由社福界轉職至教育界的故事。做事永遠抱著"See Beyond the Faces"宗旨去培育孩子的Man Sir,多年化雨春風日子,付出最多的就是「扶持」與「等待」,就如一杯馨香入口的香濃咖啡,你要待咖啡豆「發酵」才能提升品質,而一個人,也要經過時間的「沉澱」才會成長。

學校變身咖啡室

學生實境打泰拳

都市日報報導

學校變身為咖啡室,難道想訓練學生變陳豪?位於葵涌的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今學年斥資近一百萬元將校園多處活化,包括設立咖啡室、健身室及泰拳館;新上任的校長李建文解釋,咖啡室是希望給予一個實境學習環境予學生,而設立泰拳館是希望令學生強身健體外,更從中令他們學習永不放棄的精神。

(撰文、攝影:黃啟安)

曾在直資學校任教的李建文,今個學年轉到屬於津貼學校的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擔任校長一職,隨即為學校帶來多項革新。社工出身的李校長解釋,其理想亦是為一班弱勢青少年服務。

前社工校長

行前一步伸援手

信報報導

「我希望建立一支不斷求進的教學團隊,成就一群具有優良品格及樂意實踐理想的青少年,創造一間受社區及教育界尊敬的天主教學校。」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校長李建文說道。

李校長做老師之前,曾做外展社工,兩者同樣以青少年為主要服務對象。而讓他決定轉投教師行列的,亦是年輕人:「我自己每天在外面去幫的那些年輕人,他們都是脫離了學校的學生,這就像是一種事後的補救工作。那為什麼不早點去幫他們?從他們在學校時就開始幫,讓他們至少留在學校這個安全的地方,得到應有的支援和學習機會。」

  • Facebook
  • YouTube
Location.png

地址:

新界葵涌葵合街30號

contact.png

電話: 

2425 8223

email.png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9 Salesians of Don Bosco Ng Siu Mui Secondary School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